
拔牙是常见的口腔操作,但拔牙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,干槽症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。了解干槽症的相关知识,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该病症至关重要。

干槽症概述
干槽症,也被称为拔牙后牙槽骨炎,是拔牙后伤口发生急性感染的常见并发症。它主要常发生于下颌后牙,尤其是下颌的第三阻生磨牙。据统计,其发生率约为2% - 5%。不过大家不用过于担心,只要及时处理,预后通常良好,多数患者在1 - 2周就可修复。

干槽症的判断要点
疼痛特征
干槽症引发的疼痛和拔牙后正常疼痛有明显区别。正常拔牙后的疼痛通常会随着时间逐渐减轻。而干槽症的疼痛并非拔牙后马上出现,一般是在拔牙后的3 - 5天出现,而且是难以忍受的疼痛。这种疼痛呈持续性、搏动性,不仅不会减轻反而会加重,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或日常活动。疼痛还会放射至耳部、太阳穴、眼睛、颈部等部位,普通止痛药往往无法缓解。
口腔异味
牙槽窝散发腐臭味是干槽症的重要特征之一。正常拔牙创口不会有明显异味,若拔牙窝内有腐败组织,就会产生恶臭味,可能还会伴随灰白色或黄绿色分泌物。判断臭味时,可在相对封闭的空间,如用手半掩口鼻靠近拔牙部位轻嗅,若闻到明显腐臭气味,就需要警惕干槽症了。
牙槽窝状态
干槽症患者拔牙后的牙槽窝内血凝块会脱落,暴露灰白色骨面,触碰时有敏感疼痛,且创口内特别空虚,没有凝血块的形成。而正常拔牙创口在一定时间后会有凝血块填充。
其他症状
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、牙龈红肿等情况。另外,有些患者会有口干的症状,表现为唾液明显减少,引起嘴唇干裂、舌头干燥,伴有口干、口渴、咽喉干燥等症状,甚至导致食物难以下咽。

怎么判断是干槽症还是发炎
拔牙后发炎和干槽症都可能出现疼痛、红肿等症状,但它们有明显区别。拔牙后发炎一般疼痛程度相对较轻,疼痛出现时间不固定,可能在拔牙后较早出现,且随着常规处理会逐渐缓解。而干槽症疼痛有特定的时间规律,是在拔牙后3 - 5天出现,疼痛剧烈且难以缓解。此外,发炎时牙槽窝内一般不会有腐臭味和明显的骨面暴露,而干槽症有明显的口腔异味和牙槽窝空虚、骨面暴露等特征。

干槽症的常见解决方案
剧烈疼痛
若确诊或高度疑似干槽症且出现剧烈疼痛,患者需及时就诊。因为这需要由医生进行清创并放置碘仿纱条,自行冲洗可能加重感染,所以一定要交给专精人士处理。
口腔异味/分泌物
对于术后口腔清洁,可采用生理盐水轻柔漱口,但要注意避免大力漱口,而且术后24小时内禁止漱口,以保护拔牙窝内的血凝块。
短期止痛
如果疼痛暂时无法就医,患者可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,但服用时间不超过3天,且需排除药物禁忌。

干槽症的预防措施
清洁口腔
拔牙后24小时内不要刷牙、用牙线、使用漱口水或冲洗口腔,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拔牙窝内的血凝块,减少干槽症的发生。拔牙手术数天后要进行特别的口腔清洁护理。
确保休息
确保足够的休息,有助于身体修复,降低干槽症发生风险。身体在充分休息的状态下,免疫力会更好,更有利于创口的愈合。
合理饮食与饮品
除了水不要喝其他饮料,吃软质食物,避免食用辛辣、刺激性食物。辛辣食物可能会刺激拔牙创口,影响愈合,而软质食物更容易咀嚼和消化,不会对创口造成过大压力。
避免不良习惯
尽可能保持较长时间不吸烟、不饮酒,不使用吸管,减少剧烈运动。吸烟和饮酒会影响创口的血循环,不利于愈合;使用吸管可能会导致拔牙窝内的血凝块脱落;剧烈运动也可能会使创口受到震动,影响修复。

干槽症的就诊建议
若怀疑干槽症,建议72小时内就诊。拖延治疗可能延长愈合时间,原本1 - 2周可修复,可能会增至数周,还会增加继发感染风险。所以一旦出现相关症状,要及时就医。

怎么判断干槽症是否
疼痛消失
干槽症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疼痛完全消失,不再有放射痛或自发痛,日常活动和睡眠不受影响。当疼痛不再困扰患者,说明病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。
口腔异味消除
拔牙窝内的腐臭味消失,修复正常的口腔气味,且不再有异常分泌物。这表明拔牙窝内的感染已经得到控制,创口在逐渐修复。
牙槽窝愈合
牙槽窝内开始有新的组织生长,骨面逐渐被覆盖,创口逐渐愈合,不再有明显的空虚感和触碰疼痛。当牙槽窝修复正常状态,就说明干槽症已经。
拔牙后若怀疑干槽症不必过度焦虑,及时关注症状变化,遵循医生建议,做好日常护理,多数患者都能顺利修复。大家要重视干槽症的判断、治疗和预防,让拔牙后的修复过程更加顺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