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拔牙后创口疼痛是特别多人会遇到的困扰,不少人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干槽症。干槽症若不及时治疗,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,延长修复时间。那么,怎么判断是干槽症呢?我们可以从症状、病史、检查等多方面来区分干槽症与普通发炎,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判断方法。

干槽症的基本概述
干槽症主要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,是由口腔细菌引起的骨创感染。目前多认为创伤和感染及拔牙窝大是其主要病因。其主要病理表现为牙槽骨壁的骨炎或轻微的局限性骨髓炎。

从症状判断干槽症
疼痛特征:拔牙后2 - 3天,创口出现剧烈疼痛,疼痛可向耳颞部、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,一般止痛药物不能止痛,这是干槽症较为典型的症状。而普通拔牙后的发炎疼痛,通常在拔牙后当天或次日出现,疼痛程度相对较轻,且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缓解。
创口情况:干槽症患者的拔牙窝内可空虚,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,呈灰白色。在牙槽窝壁覆盖的坏死物有臭味,用探针可直接触及骨面并有锐痛。而普通发炎时,创口可能有轻度红肿,有少量渗出物,但不会出现拔牙窝内空虚、腐败血凝块等情况。
口臭问题:怎么判断是干槽症的臭味也是一个重要依据。干槽症患者口腔内会有明显的腐臭味,这是由于拔牙窝内的腐败物质分解产生的。而普通发炎可能只是有轻微的口腔异味,但不会有这种刺鼻的腐臭味。

结合病史判断干槽症
拔牙情况:如果拔牙过程比较复杂,如拔牙时间长、创伤大,尤其是下颌阻生智齿的拔除,术后发生干槽症的可能性相对较高。而简单的拔牙手术,如乳牙拔除、松动牙拔除等,发生干槽症的概率较低。
患者自身状况:患者如果本身有全身性疾病,如糖尿病、营养不良等,或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,那么在拔牙后发生干槽症的风险也会增加。此外,女性在月经期拔牙,也可能增加干槽症的发生几率。

通过检查判断干槽症
临床检查:医生会用探针检查拔牙窝,若发现拔牙窝内空虚,骨面暴露,触痛明显,且有臭味,基本可以诊断为干槽症。而普通发炎时,拔牙窝内通常有血凝块,触痛相对较轻。
影像学检查:X线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牙槽骨的情况。干槽症患者的X线片可能显示牙槽骨有吸收、密度减低等表现。而普通发炎在X线片上一般无明显异常改变。

区分干槽症与发炎的意义
正确区分干槽症与普通发炎对于治疗至关重要。如果误诊,将干槽症当作普通发炎治疗,可能会延误病情,导致疼痛加剧、感染扩散等不良后果。而将普通发炎误诊为干槽症,可能会让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治疗,增加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。

干槽症的治疗方法
一旦确诊为干槽症,需要及时治疗。治疗原则是完全清创以及隔离外界对牙槽窝的刺激,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。具体方法如下:
清创:在局部麻醉下,用3%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拔牙窝,去除腐败坏死物质,直至拔牙窝清洁、无臭味为止。
填塞药物:清创后,在拔牙窝内填入碘仿纱条,可起到、止痛、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。一般1 - 2周后可逐渐愈合。

预防干槽症的措施
拔牙前准备:患者在拔牙前应治疗全身性疾病,如控制血糖等。同时,要保持口腔清洁,避免在急性炎症期拔牙。
拔牙过程注意事项:医生在拔牙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创伤,缩短拔牙时间。拔牙后要妥善处理拔牙创口,如缝合创口等。
拔牙后护理:拔牙后要遵守医生的嘱咐,如咬紧棉球30分钟,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,避免用拔牙侧咀嚼食物等。同时,要注意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。

总结判断干槽症的要点
判断是否为干槽症,需要综合考虑症状、病史和检查结果。当出现拔牙后2 - 3天剧烈疼痛、拔牙窝内空虚有腐臭味等典型症状时,要高度怀疑干槽症。结合患者的拔牙情况、自身状况等病史信息,再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,基本可以明确诊断。同时,要注意与普通拔牙后发炎相区分,以便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。
总之,了解怎么判断是干槽症、怎么判断是干槽症还是发炎以及怎么判断是干槽症状等知识,对于拔牙患者来说非常重要。希望大家在拔牙后密切关注创口情况,如有异常及时就医,避免延误病情。
